塑胶跑道有毒吗?
新铺设的塑胶跑道散发的气味对人的身体有危害。
塑胶跑道的主要成份是聚氨酯,会散发出比较刺鼻的气味,此外,气候舱法测板材甲醛释放量,跑道中一些利于铺设的添加剂和胶水等也会散发比较大的味道。室外空气是流动的,风力、雨水都会有影响,对空气成份检测不准确,因此气味达到多少算有毒尚没有具体标准。
一般来说,塑胶跑道主要由两层橡胶填充颗粒和中间粘合剂聚氨酯构成。聚氨酯分为TD*型与MDI型,其中TD*型聚氨酯挥发性较大,有刺鼻味道和相当的毒性,其味道的来源主要是未反应完全的聚氨酯单体,其中一些成分属于*安部门管制使用的。人长期接触会出现胸闷、虚脱、打喷嚏等症状,voc甲醛释放舱,甚至会出现身体病症。
MDI的毒性小于TD*,以MDI代替TD*合成的预聚体,可以有效地降低了游离*DI含量。这不仅保护了生产操作人员、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而且有利于保护环境。但MDI型聚氨酯较近几年才逐渐被有些厂家使用,国内大多数厂家还未完全掌握MDI的配比技术。
此外,在搅拌塑胶跑道的原料时,还会加入一种叫增塑剂(即塑化剂)的物质,会降低跑道铺设时的粘度,更方便铺设。使用较普遍的是二甲酸酯类的化合物,约占整个增塑剂产品的80%多,主要用于软质PVC制品,用以提高PVC的柔韧性、延展性和使用性。这种物质挥发性虽然不强,但对人体同样有害。
主要用于胶粘行业材料模拟一定环境下试验条件,可以提供标准的测试环境(如温度、相对湿度、光照度、背景和气流速度)或模拟真实的环境,测试的污染物释放率和释放特性和挥发性**化合物释放量,分一袋式法和微舱法两种测试方法。适用于中小学校合成材料面层运动场地,各级各类学校室内外运动场地塑胶面层及其原料中有害物质检测;
测试原理:
环境测试污染物释放的过程可以概述为:将试样材料置于测试舱中,根据需要调节箱中的温度、相对湿度、光照度、背景等环境条件;在驾驶舱内取样及气味评估。
执行标准:
GB/T36246-2018中小学合成材料面层运动场地
GB/T 36799—2018 胶粘剂挥发性**化合物释放量的测定 微舱法GB/T 36803—2018 胶粘剂挥发性**化合物释放量的测定 袋式法
技术参数:
测试舱内部尺寸:有效容积:60L±2%(可订制)
温度范围: 15~70 ℃, ±1 ℃工作电源:380V ,莆田释放舱,50HZ
更多详情请来电咨询
日前,由环保部和国家质检总局联合制定的强制性国家标准《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征求意见稿正式发布。新标准进一步收紧了汽车内部空气中有害物质的限值。从明年1月1日起,所有新定型的销售车辆必须严格执行该标准;而对于此前已经定型的车辆,自2019年1月1日起开始执行。
车内有毒物质评测标准收紧
据了解,该标准是在2011年发布的《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基础上重新修订的,重新明确了乘用车内8种挥发性污染物的浓度限值,特别针对běn、甲běn等致ái物质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其中běn的浓度限值由原来的0.11 mg/m?下调至0.06 mg/m?,降幅**过45%;甲běn限值由1.10 mg/m3调整为1.00mg/m?;二甲běn和乙běn的限值均由原来的1.50mg/mm?调整为1.00mg/立方米,降低到原来的2/3;甲醛、běn乙烯等物质则维持原标准不变。
到底是什么影响了车内空气质量?
一般而言,车内空气质量问题主要是汽车内饰材料释放的有毒物质,这与车辆制造工艺和零部件有着直接关系,影响比较大的有汽车仪表板总成丶车门门饰板丶地毯丶顶棚丶汽车线束丶座椅总成等。而这些零部件的材质,一立方米甲醛释放量检测气候舱,一般都是用塑料来做的
已购车辆车内空气质量如何把控
1.当新车在行驶的前6个月内,车主应该尽量少用空调,时常开窗以加强车内通风换气。
2.如要进行车内装饰,饰品须严格选择,防止把含有有害物质的地胶、座套垫装饰放到车内;如新购买的车内座套等纺织品,应先用清水漂洗以后再使用。
3.慎用香水,目前许多香水是化学合成品,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污染,在选择购买时应更谨慎,注意选择**材料制作的。慎用车内空气净化器和其他净化剂,一定要注意选择效果较好并且fù作用小的。
4.如果车主驾驶新车发现有体征反应,比如感觉熏眼睛、呼吸受刺激,甚至头晕,建议进行车内空气质量检测,以尽快发现和清除车内污染源。
5.体质较弱者、妇女、儿童和有过敏性体质的人,要尽量避免长时间驾驶和乘坐新车。
6.新车原始包装必须拆除,新车通常会有一些塑料包装,车主在开始用车后应尽早去除这些多余的包装,以免原本可以解决的污染闷在车内“发酵”,从而产生空气污染。